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  关于本站  |  民族英名  |  史海钩沉  |  红色景点  |  历史评论  |  军史论坛  |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民族之光网首页 > 民族英名 > 红星闪耀 > 省军级干部

陈超凡
http://www.mzzg.net 2009-8-17 16:55:52
[浏览次数: 2859 ][字号: ] [打印] [关闭]
陈超凡(1913—1968
 
    陈超凡,曾用名陈官悦、陈超寰,1913年7月26日出生在广东省梅县杨文村一个华侨家庭,1920年上学读书。1931年到北平朝阳学院附中念高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北平东区团区委组织委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外围青年进步组织“互济会”,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年夏天遭到国民党特务拘捕软禁20多天,但他坚持不暴露共产党员身份,最后寻机逃出监视居住地,离开北平,转道上海,东渡日本。他到日本后,于1933年夏进入东亚日语补习学校学习日文,1934年考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部经济系学习。在日本读书期间,陈超凡联络留日同学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文委东京支部”所组织的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曾秘密寻找党组织中共文委东京支部,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接上关系。
 
    1937年夏,陈超凡在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后回到广东梅县。他组织成立留日同学抗敌后援会,宣传抗日。同年9月,他与中共韩江工委书记李碧山取得联系,立即向组织报告了从1933年入党到1937年以来的情况,重新履行了入党手续。尔后,被任命为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城委委员。按党组织的指示,他接手梅县《民报社》任社长,并被派往东山中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春,经组织批准,陈超凡和妻子谢莫京到龙岩,拟参加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被留在闽西南特委组织的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随闽西南特委书记方方到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报到。这年 7月,他被介绍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分配到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任科员。不久,又被调到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政治处任敌工股长,随部队挺进苏南敌后,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陈超凡调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敌工科副科长、一支队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同年5月,任六团政治处敌工股长。六团从茅山东进到江阴、无锡、常熟地区活动,改称“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后与江阴、常州地方武装会合,合编成两个团,成立“江抗总指挥部”,陈超凡任总指挥部政治部敌工科长,兼服务团团长、教导队政治委员。
 
    1940年春,新四军“江抗”与当地的抗日队伍管文蔚部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陈超凡任挺进纵队政治部敌工科长兼民运科长。随后,挺进纵队北渡长江向苏北发展,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这年2月、5月,挺进纵队先后两次粉碎了企图攻占苏北大桥镇的日军的进攻。战斗胜利后,陈超凡办起了《一、二两次大桥战斗胜利》展览,让苏北人民看到新四军抗日的坚定决心,极大地鼓舞了苏北军民士气,激发了团结抗日的精神。1940年6月,参加郭村保卫战之后,陈超凡坚持我军“抗敌,反韩、联李”积极争取中间势力,团结抗日的方针,认真做好被我俘虏人员的教育释放工作,给国民党上层人士很大震动。
 
    1940年7月下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原属部队改编为3个纵队9个团,叶飞任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超凡任一纵队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同年7月25日,新四军东进黄桥,陈超凡多次受命在火线上与李明扬、李长江的部队谈判,争取他们为我军让路。谈判成功,二李部队朝天鸣枪以掩盖韩德勤耳目,叶飞率一纵队夺路而过,直捣黄村,攻击黄桥镇及其以南地区。在二、三纵队的配合下,经过激战,我军于29日凌晨解放黄桥镇。同年10月,在黄桥战役中,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二、三纵队一举消灭蒋介石主力部队八十九军等部队11000余人,军长李守维逃跑中淹死,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自杀,我军俘其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余名,士兵3200余名。战后,陈超凡在苏北指挥部首长领导下,遵照毛泽东、朱德“关于留用黄桥战役俘虏的国民党官兵和大批收容知识分子”的指示,立即开展俘虏处理工作,认真甄别、教育处理了一大批俘虏。对俘虏的下级军官,留一部分稍有革命觉悟者,其余一概优待释放;对俘虏的士兵,除极坏分子外,其余一概补充自己部队加以训练,增强我军战斗力;对知识分子,只要是稍有革命积极性,不问其社会出身如何,一概收留,经训练,为我建设根据地之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陈超凡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政治部兼苏中军区第三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41年4月9日,日伪军5000余人分7路“扫荡”苏中三分区蒋垛、古溪、雅周庄。陈超凡参加了反“扫荡”战斗。在拔除姚家岱、石梅两个据点的战斗中我军缴获了日军作战文件,陈超凡立即翻译,从中破获了日军向我“七路扫荡”作战计划的重要情报,即送师部转发各部,使我军有力地控制反“扫荡”主动权。战斗历时8天,顺利地粉碎了敌伪的“扫荡”。随后,又参加了反击日伪军对苏北盐城。阜宁地区的大“扫荡”。
 
    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陈超凡一方面参加反“扫荡”,一方面还承担起做瓦解伪军中下层的工作。他常以不同身份被派进伪军内部,对伪军重要人物采取多种方法与之交往,晓以民族大义,陈明利害,指出前途,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争取共同抗日。他曾险遭伪军杀害,但仍置生死于不顾,深入执行任务。经过大量艰苦的工作,一些伪军改变了态度,有的暗中为抗日军民提供情报,购置军工器材、药品;有的保护交通运输线,掩护我军干部来往。
 
    1942年10月,陈超凡任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兼苏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长。这期间,各分区抓到的日军俘虏都送到师敌工部,由陈超凡负责教育日俘工作。他严格执行对日俘政策,尽最大努力关心日俘生活,政治上尊重他们人格,尊重他们的信仰,对日军战场遗骸有的还集体送还,从精神上感化他们,还给他们学习、娱乐等各种自由,教育他们转变立场,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经过教育后觉悟的日俘向我军提出成立反战组织的要求。经批准后,1942年12月在陈超凡帮助下由滨中政志、冈本一利、田烟作造、松野觉、香河正男等七名日军战士组成的“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成立了,由滨中政志任支部长,并办起了日文报刊《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报》、《新时代》等,印刷宣传品,向日军据点散发。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最早的日本人民反战组织。不久,苏北、淮北、淮南也相继成立了该地的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支部。从1942年到1945年,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的人数不断增加,在瓦解和争取日军投降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成为新四军抗日战争中一支有力的同盟军。
 
    1944年3月,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在江苏省淮安县车桥镇对日伪军发动车桥战役,陈超凡带领一师敌工部同志和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的日本同志,组成一支特殊的战斗队伍随军作战,并在战地对日军展开政治攻势。他们沿途对被包围的日军碉堡喊话,动摇了日军士兵的心理防线,劝降了一些日军。车桥战役共生俘日军中尉山本一三以下24名,“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这些战俘经过艰苦耐心的教育,终于转变了立场,炮兵中尉山本一三,军曹清水鲁吉,伍长梅村政一、宫本一郎等决心留下参加新四军,并加入了反战同盟,壮大了反战同盟的力量。山本一三还积极为新四军一师开展炮兵训练,受到粟裕师长的表扬。这支队伍后来在1945年“对日寇最后一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45年9月,陈超凡调到苏浙军区政治部做敌伪工作。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兼华中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长。同年12月,华中野战军向盘踞在高邮城的日伪军发动进攻,陈超凡受命带领“日本人民解放联盟”10多名成员,配合作战部队向城内日军发动政治攻势,向日军宣读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停战诏书》等,规劝日军放下武器。经过激烈的攻城作战后,高邮城内日军大队长率部投降。陈超凡和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我军接受日军大队长岩崎学的投降书和891名日军投降名册等。1946年1月,陈超凡任华中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
 
    1949年3月,陈超凡调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十八旅任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参加了苏中战役、两淮保卫战、宿北战役。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师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等战役战斗。每次战斗结束,他还积极做好收容我军伤员归队和收容战俘的工作,以保证我军兵员和武器装备的补充。
 
    1949年3月,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陈超凡调到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部工作,参加了渡江战役、福州战役。5月,任苏州军管会调查室主任。8月,任福州市军管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文教部副部长。9月15日,中共福州市委成立,陈超凡任福州市委宣传部长、市委委员。
 
    1950年1月,陈超凡任第十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2月,调任福建军区第一军分区(建阳军分区)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兼任建阳军分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建阳地委常委。1954年,陈超凡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共上海市中等技术学校党委书记。1959年,调任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1960年,兼任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陈超凡受到残酷批斗,因病得不到应有治疗,于 1968年5月 8日去世,终年55岁。
 
    1959年到1968年的9年中,陈超凡为福建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使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和群众性科学实验、医学科技高压氧舱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庆大霉素研制、激光晶体研制开发等高精技术及产品均走在全国前列,并为福建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一批科技研发基地。1965年,全国科协在福建召开“全国农村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经验交流会”,《人民日报》、《福建日报》还发表了社论,这是党中央和福建省委对福建科技事业工作的充分肯定。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此条新闻暂无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0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民族之光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104450号-1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0344